校园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校园生活>详细内容

汽车工程学院“云上丝路·智巡戍疆”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25-07-19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新闻网消息(文/汽车工程学院 杨晓 图/汽车工程学院 姜良伟)7月14日至17日,汽车工程学院“云上丝路·智巡戍疆”实践团赴三江县独峒镇平流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依托学校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为载体,与产业学院内企业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广西首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三江县侗乡云翔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以“无人机+场景应用”模式助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协同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注入科技动能与青春力量。

无人机赋能农业振兴,构建精准化农业服务体系

聚焦三江侗寨高山农业痛点,实践团利用无人机为茶叶等特色作物提供动态监测与精准植保服务。通过航拍生成作物生长图谱,搭载多光谱传感器与精准喷洒设备,实现高山峡谷区域水稻的定量施肥与靶向施药,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覆盖均匀性。针对高山运输难题,团队创新开展“空中便民服务”,协助村民调运物资,有效破解地理制约。联合地方党支部与无人机企业签署三方共建协议,构建起“无人机+智慧农业”公益服务模式,为三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无人机助力环境治理,打造智慧化生态守护体系

围绕乡村生态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实践团通过无人机高精度航拍影像数据生成村寨三维地形矢量地图,巡航监测边坡与老旧木房,建立“空中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针对山地林区与河流生态,团队开展常态化无人机巡检,动态监测植被覆盖、水质变化及垃圾焚烧点,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为平流村制定基础设施优化与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无人机播种科技火种,形成本土化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团以“科技启蒙”为主线,面向青少年开设无人机科普、科技实验课堂及航拍实践工坊。通过模型组装、飞行模拟与实地观测,点燃青少年对数字农业的兴趣。同步开展“推普助农”行动,将普通话教学融入科技实践,提升村民跨区域交流能力。针对本土技术人才短缺,团队依托学校无人机培训基地,为有需求的村民建立对接帮扶机制。此外,通过“小手拉大手”计划,为2-6年级学生提供暑期课业辅导并捐赠图书文具,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无人机活化非遗文化,科技赋能民族团结融合

为推动侗族文化传承与科技融合,实践团运用无人机高精度航拍采集鼓楼、风雨桥等非遗建筑高清影像,建立三维数字档案,助力非遗资源数字化管理与传播。开设侗族纹样拓印、型糊染色等非遗体验课,引导青少年在科技实践中增强文化认同。在“智绘侗乡韵”主题村晚中,团队与侗族群众联袂演绎琵琶弹唱,并设置无人机飞行科普与展示,生动展现“非遗+科技”共生共荣的时代价值。

青春聚力新时代,科技赋能向未来

面对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浪潮,汽车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其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院立足柳州职业教育优势,聚焦低空经济新兴领域,将无人机等低空技术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既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服务乡村的科技实践平台,同时助力边疆乡村探索“科技赋能、低空助力”的振兴新路。 未来,学院将重点推进无人机技术在乡村振兴领域关键环节的广泛应用与成果转化,奋力书写职业教育以低空科技服务国家战略的“青春答卷”。


IMG_3194

非遗建筑无人机高精度航拍

55aedda0166c0971cdb07db973d201b 

帮助村民捆扎吊运木料

33d12cf5a82d43d9b4c41123e9b13fe2.jpeg

 无人机吊运茶棚木料

图片1

实践团联合平流村党支部与无人机企业签署无人机应用三方共建协议

学院网站审核:一审 杨晓、二审 曾志、三审 姚鲲鹏

学校网站审核:初审 党委宣传部 陈晨、终审 党委宣传部 罗世华

×

用户登录